首页 关于我们 了解水云踪 服务项目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知识库 合作伙伴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了解水云踪服务项目产品中心新闻动态知识库合作伙伴

您的位置:首页>知识库

“膦”危不惧,无膦+荧光示踪可解愁

文章出处:本站浏览次数:453发表时间:2022-06-10

涨价潮起,难见潮落

聚焦“金九”,火爆了化工圈,化工原料暴涨产品层出不穷。截止今天,多种原材料的涨幅已经超过40%,有些甚至超过100%。云南发改委发布《云南省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坚决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强黄磷行业生产管控,确保2021年9-12月黄磷生产线月均产量不得超过2021年8月份产量的10%(即削减90%产量)。受此次消息的影响,下游开始疯狂采购黄磷,黄磷价格大幅度上涨。涨幅最高达到450%,黄磷市场价格上涨,又加上黄磷企业限电负荷,产能进一步降低,现货紧张加剧。上游磷矿石,焦炭价格上调,下游磷酸价格一路随涨,高价黄磷接受度较高,整体来看市场信心良好,上下游支撑有力。预计,短期内黄磷市场难有下行预期。


图片

图一 黄磷价格指数波动曲线

注:图片来源于卓创资讯网,纵坐标单位为价格指数,非销售价格


含磷配方药剂的发展、兴起与没落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磷系阻垢缓蚀剂就被用到循环水处理中,从无机磷过渡到有机膦配方,也伴随着相关标准(如GB/T 50050)对循环水浓缩倍率、腐蚀速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彰显了循环水处理剂配方的日益成熟。但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磷酸盐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者,也逐步受到了限制。


自从2013年左右开始,无膦配方逐渐被推广使用。无膦配方发展的十余年来,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检验证明,从阻垢、缓蚀等性能角度,相比于有机膦配方,并无伯仲之分。但为什么有机膦配方还占据半壁江山呢?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成本优势

相比于二元、三元聚合物,有机膦单体性价比优势明显;


2、便于监测

人工检测循环水中的有机膦或总磷,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确定循环水水中的药剂浓度;


3、经验传承

因为有机膦配方发展早于无膦配方,有一部分业主使用有机膦产品成效不错,为了稳妥起见,宁愿在污水处理环节加除磷工艺,也不愿意改用无膦产品。因此在招标技术文件里要求使用有机膦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无膦配方的推广。


无膦药剂+荧光示踪:涨价潮下的最佳方案

在普涨潮下,有机膦产品的成本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近日,根据主流厂商报价,笔者整理汇总如下:


表一:部分产品报价单

产品

规格

价格(元/吨)

备注

HEDP

60%

19000

膦系产品

ATMP

50%

17000

膦系产品

PBTC

50%

21500

膦系产品

QSYF2000B

42%

9750

无膦荧光

PAA

30%

7200

无膦

HPMA

50%

8100

无膦

注:此报价为笔者在市场了解到的大致价格,不作为任一生产商的报价依据


1、 根据上表部分单体的价格折算,目前配制符合DL/T 806含膦产品的成本约9000-10000元/吨,而同样标准的无膦产品成本大约为6000-7000元/吨,无膦产品的价格优势明显;


2、 无膦配方除在环保方面的优势无可替代外,监测方面由于水中总磷监测的不方便性(如回用补水中含磷干扰、试验本身操作繁琐),也逐渐被兴起的荧光示踪法取代。


图片

 图二 水云踪服务电厂案例


循环冷却水在线监测控制设备采用智能型在线式荧光传感器,通过测定荧光技术每 4 秒钟一次检测水中的荧光型药剂浓度,并由智能控制器保持系统中目标的阻垢缓蚀剂的浓度。如果药剂浓度值高于设定点,控制器将停止加药,如果药剂浓度值低于设定点,控制器将开启加药泵。实现反馈闭环控制,不论热负荷变化、不论浓缩倍数的变化,都能使得系统药剂浓度始终在控制目标附近较小的范围。


图片

 图三 无膦配方+荧光示踪方案下的控制案例


这彻底解决了无膦配方方案下药剂浓度的检测和控制的难题。即使是含膦配方方案,同样可以采用荧光检测的技术路线,稳定可靠地实现自动加药。如需咨询请随时拨打400-6265-007。


建议及展望

药剂服务商在签有如大包合同的情况下,有机膦产品成本大幅增加,必然会导致利润降低甚至亏损。据笔者的经验,在合同执行期间,服务商的议价能力通常很弱,如果将有机膦配方+人工监测商议改为无膦配方+荧光示踪,或许是能迅速说服业主的两全之策。


原材料价格的暴涨,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必然会通过招投标等议价手段传导给终端用户。在相同的水处理成效前提下,我们必然选择更经济、更环保、管理更有效的水处理方案,才能合作双方达到双赢的局面。目前来看无膦药剂的优势更加突出,加上荧光示踪的助力,一定是我们的很好选择。


在外排水环保政策紧抓不放,“双碳”战略目标已经正式实施的背景下,运营成本上升是所有的能耗企业、碳排放大户都无法幸免的,我们只有顺应时代要求,乘势而上、选准目标、做适合国家政策的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